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谱写首都国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凯发官方
2023-05-15 14:32
来源:中国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门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作了重大部署。北京国资国企坚决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与习近平总书记对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紧密结合起来,一体学习、一体贯彻、一体落实,坚定不移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贡献。
一、 新时代伟大变革在北京国资国企领域的生动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新时代的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也是首都国资国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十年。市国资委系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扎实推进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国资国企领域开花结果。
北京奔驰顺义工厂
一是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得到根本性加强。北京国资系统拥有各级党组织2.2万个、党员人数超34万。始终坚持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大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大落实,推动市管企业全部建立“第一议题”制度。在全国率先出台国有企业党支部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工作指引,制定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若干措施,探索不同类型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路径。成立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累计对121家二级企业开展政治巡察,推动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严起来、实起来、强起来,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二是首都国资国企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北京国资国企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应对复杂严峻形势,强化高质量发展导向,在“量”上持续增长,2022市管企业资产总额15.1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1万亿元,利润总额1524亿元,上缴税费1897亿元。国有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首钢集团和北汽集团2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13家企业进入中国500强。 2家企业入选全球“灯塔工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610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家。半导体显示产业产能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集成电路装备产业国内规模最大,水泥产能居国内第3,在节能环保、污水处理、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形成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市管企业高精尖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达到30%。
北汽福田工厂生产线
三是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充分发挥。作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北京国企在保障首都水、气、热、路、运、环、食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承担几乎全部的公共交通服务、70%的城市供水量、96%的污水处理量、95%的燃气供应量、40%的供热面积、60%的垃圾处理量以及全部的市管城市道路和普通公路的日常养护。圆满完成了建党100周年、“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一系列重大活动服务保障,高水平服务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8个竞赛场馆、16个非竞赛场馆及31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几乎全部由首都国企负责。高标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带头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6家搬迁副中心的企业全部开工建设,环球影城主题公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地;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京津合作示范区等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加快建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成通航;17家市管企业在雄安新区投资项目近百个。助力首都疫情防控,牵头为小微企业减免房租超120亿元,完成近2.8万套保障房转为隔离用房,建成19个方舱医院提供床位超4万张。坚决落实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对口支援省区累计投资超400亿元,吸纳当地就业4万多人,消费帮扶经验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二、首都国资国企改革的实践做法
首都国资国企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向改革要动力,用改革促发展,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抓手,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激发市场活力,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一)突出现代公司治理,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北京国资国企深入贯彻“两个一以贯之”,推动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机制落深落实,全面强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深化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制定印发完善市管企业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实施方案和国有企业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清单及程序示范文本,实现“三个全部”:市管一级企业和重要子企业全部制定党委前置研究清单,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全资和绝对控股企业全部完成党建入章,全部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二是全面加强董事会建设落实董事会职权,科学设置董事会,各级企业董事会实现应建尽建、配齐建强。在全国率先出台董事会决策重点事项清单,进一步明确董事会权责。建立外部董事人才库,符合条件的各级企业全部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充分发挥外部董事决策把关重要作用。三是充分发挥经理层经营管理作用,率先在全国研究制定了董事会授权管理指引,全面建立了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管理制度,同步健全完善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向董事会报告的工作机制,有效提升经营效率。
(二)突出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北京国资国企始终坚持把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作为重要任务,强实业、兴产业,有效发挥国有经济整体功能作用,努力实现首都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一是着力推进战略性重组,坚持实施“头雁”战略,近3年先后推动了8家一级企业合并重组。深化企业内部资源整合,金隅集团以冀东水泥为平台实施了京津冀水泥产业重组,稳定了北方水泥市场;首农食品集团二级企业由重组初期的76家减少至29家,主要经济指标“四年四连增”。二是着力发展高精尖产业,充分把握“两区”政策叠加优势,推动金控集团获得全国首批、地方首个金融控股公司牌照,王府井首家国际免税店落地运营。积极提升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能级,推动北京绿色交易所升级为国家级平台。三是着力推动企业瘦身健体,引导企业聚焦主业发展,将市管企业主业由117个优化至59个。三年累计完成“两非”“两资”清单企业清退563户、处置“僵尸企业”889户。建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市级联席会议机制,由市领导亲自挂帅,20件积压多年的难点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带动企业解决自身历史遗留问题224件。市管企业非经营性资产及在京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所办医疗教育机构深化改革、厂办大集体改革等工作圆满收官。
(三)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近年来,首都国资国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的“头号任务”,持续提升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一是强化创新政策供给,坚持“应给尽给、能给尽给”的原则,先后出台“五加、一减、一保障”一揽子创新支持政策(考核加分、利润加回、投入加大、激励加码、改革加力、容错减压、保障高端引进人才工资总额单列),形成创新政策“组合拳”。累计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持超40亿元,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每年企业研发投入视同利润超百亿。二是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引导市管企业逐年加大创新投入,去年创历史新高,达525亿元,研发投入强度2.7%,其中,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4.0%,万人拥有发明专利达北京市水平2.4倍。三是积极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服务昌平国家实验室、中科院纳米所等落户“三城一区”,强化原创技术供给,在半导体、氢能源、负碳、生物培育肉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带头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攻坚任务“揭榜挂帅”、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应用场景发布等方式,加强原创科技成果在京转化落地。中关村发展集团等企业围绕科研机构、创新企业需求,打造一批共性技术、产业服务平台。
(四)突出效率活力,全面深化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企改革要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首都国资国企按照“产权改革是基础、公司治理是核心、选人用人是关键、激励约束是保障”的改革思路,持续推动市场化机制各项举措走深走实。一是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全国率先出台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分层分类推进混改。加大与央企、中关村企业等优质对象混改力度,近3年,实施混改项目286项,引入京东、宁德时代等非公资本超900亿元。把上市作为混改重要实现形式,3年来新增9家上市公司,市属国有上市公司增至71家,市值超1.5万亿元。中发展产业园、京能光伏等基础设施公募reits成功发行,约占全国总量的1/5,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城市建设。二是深化市场化选人用人,全系统1.5万名经理层成员全部实现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首钢、北汽等在集团层面探索选聘职业经理人,老字号企业红星股份通过引入职业经理人,6年来企业净资产、利润分别增长了4倍和20倍。全面实施全员绩效管理,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推动薪酬分配向一线关键苦脏险累岗位倾斜。健全职工调整退出机制,企业新进员工100%实现公开招聘,新聘任管理人员中采取竞争上岗方式的人数比例达到70.9%;去年以来企业管理人员实施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的人数达到2324人,占比为5.79%。三是不断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出台《关于市管企业规范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工作的指导意见》,累计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项目37个,员工持股项目9个。完善工资总额管理体系,对于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科技型企业推行工资总额备案制管理,授权企业董事会依法依规自主决定年度工资总额预算,进一步释放企业发展活力。四是国企改革专项工程取得实效,持续推进国企改革“双百行动”,5家“双百企业”43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北方华创获评标杆,京能集团和冀东水泥获评优秀。推动城建智控等11家科技型企业入选“科改示范行动”,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云星宇、燕东微2家首批企业全部获评优秀。
(五)突出放活管好,加快构建具有北京特色的国资监管体系
首都国资国资统筹发展和安全,按照以管资本为主转变监管职能的要求,积极推进各级监管机构加快转变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方式,提升国资监管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水平。一是加大授权放权力度,出台《市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精简26项监管事项。制定市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根据企业管理工作质量,动态调整授权范围,对造成重大境外投资损失的企业,收回其境外投资决策权。推动首旅集团、首农食品集团、京能集团、北京国管成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企业。二是优化出资人监管手段,加大外部董事派出力度,市场化选聘78名社会高端人才进入外部董事人才库。完善派出总会计师制度,全面落实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双重职责,健全定期述职报告机制。一级企业总法律顾问全部配齐,列席企业党委会、董事会,并就重大决策事项独立发表法律意见,切实防范经营风险。三是创新协同监督方式,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构建市管企业“六位一体”监督协同机制的实施意见》,打造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出资人监督、审计监督、职工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六位一体”监督协同机制。建立巡视巡察、审计整改及成果运用一体化贯通机制,不断加强在问题整改、结果运用等方面的协作。建设出资人监管信息化平台,不断提升监管智能化水平。在北京历史上首次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明确由市国资委代表市政府统一履行出资人职责,将36个市级部门约500家企业纳入集中统一监管范围。四是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开展“三降一减一提升”专项行动,市管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为64.6%,降至近十年最好水平。聚焦企业风险易发多发领域和监管薄弱环节,加强制度规范、健全内控体系、强化闭环管理。建立健全覆盖各级国资监管机构和国有企业的责任追究体系,强化违规经营责任追究,增强全市国资系统监管合力。
三、奋力开创首都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新局面
通过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尤其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国有企业呈现了新面貌、迸发了新活力,一批现代新国企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踏上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新征程。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首都国资国企将坚决贯彻落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做强做优做大市属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为目标,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突出科技创新力、产业引领力、安全支撑力,聚焦“稳中求进”,以更高标准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聚焦“改革赋能”,以更大力度深化市场化改革、优化企业治理;聚焦“监管提效”,以更高效率提升专业化、体系化、法制化监管水平;聚焦“布局优化”,以更高站位提升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聚焦“党建引领”,以更严要求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奋力打造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北京样板”,为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作出更大贡献。